最近這幾天
一直有個想法在心中醞釀著
一個決定 一個關係到現在以及未來的決定 而且是很長一段的未來
我相信這個想法 我的家人 或者應該說我身邊的人都會支持我
但是問題卻在於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實踐的決定
我覺得它的意義在於 這不是誰告訴我該怎麼做
不是爸爸說喔你去跨組申請好了 或是你到國外念書吧 或是我幫你報了什麼補習班
之類的決定 而是我主動 自己浮現的念頭
自己對於自己的價值還有未來的想法
我一直對自己很沒有自信的一點 就是我覺得從小到大 到現在
我只是一個爸媽叫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的孩子
爸媽叫我學鋼琴 我就去學鋼琴
爸媽叫我補數學 我就去補數學
爸媽叫我出國 我就出國
爸媽叫我去考SAT 我就去考SAT
雖然這些的確都是為了我的未來而鋪路
但是對於"未來"我一直都感到很茫然
我遇到很多年長一點的朋友問我
妳以後想做什麼?
這是一個每每讓我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
是啊 我以後想做什麼? 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總是回答 我現在沒有想那麼多 手邊的事情都做不完了
先把現在該做的事情做完 再說吧
為什麼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從小我就是一個乖乖聽話的傀儡
並不是說這樣不好
只是我似乎 從來沒有很認真積極努力的去追求過什麼
"我想要的東西"
我想要什麼東西呢?
爸媽灌輸我的觀念就是好好唸書 其他什麼事都不用擔心
的確 在這20年的日子裡 我的價值 或者應該說我的責任
就是考試 拼前五名 前三名 第一名
雖然這也的確不是什麼壞事 得到眾人的讚賞的確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
尤其是視成就感為生存價值的我而言
但是總是有一種空虛的感覺
覺得少了什麼
這個"什麼" 是"目標" 我想
是一個長遠而且賦有意義與挑戰性的目標
不是"這次段考我要考第一名"的目標
也許是我從小就在很安逸的環境中成長
一個我只要唸書唸好大家就會稱讚我的環境 其他什麼事我都不用擔心
所以也磨光了我面對新環境還有不熟悉的事物的勇氣
只要在我熟悉的環境裡我就可以表現的很好
但是一旦走出去了 我就是個什麼也不會的小孩
我一直是這樣看我自己的 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看我的
曾經有朋友開玩笑的對我說我是個書呆子
雖然我並不覺得我的成績有好到能夠讓人叫我書呆子 就褒義而言
但是就這個名詞的貶義而言 我實在沒有什麼可反駁的空間
我不想承認 但我承認
也許是我太過安於現況 缺乏接受磨練的能力與勇氣
但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尋找一個目標 一件事物
讓我能夠向內尋找這個勇氣 它也許正被"安於現況"的枷鎖束縛著
而我的眼前浮現了這樣的一個目標
一個極具挑戰性及影響力的目標
一個可能影響我將來的每一天 每一日的目標
這是需要犧牲的 需要犧牲很多美好的事物 才能達到的目標
而且 別說是未來了 光是想要站在這條長跑軌道的起跑線 都不知道自己夠不夠格了
但是如果我能夠有機會 有耐力 有堅持地跑到終點的話
我相信會是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目標
難就難在 起跑點 奔跑的過程 以及跑完全程後也許要背負一輩子的責任
我需要一點時間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而這個決心會不會實現將會決定於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
我想我會去嘗試 但結果如何 也會和現在的努力有關
現在的努力將為我換取做決定的機會
至於我的決定將會是什麼 就看我能不能先獲取這個機會吧
這會是一條漫長的路
一段需要勇氣與耐力的長跑
當然還有 熱情
我就要21歲了
該是我好好燃燒自己的時候
該是我把"逃避"放在一旁的時候